原文链接:河北省科技厅官网
2022年7月-9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提高科学素养,丰富暑期生活,由承德医学院河北省生命科学探索与教育科普基地主办、承德市科技局、承德市教育局、承德医学院科技处协办的以“创新发展 科普同行”为主题的科普夏令营活动成功举办,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暑期走进了科学的海洋。
7月23日,科普夏令营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承德医学院行政楼312会议室举行。承德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王亚洲、政策法规与监督科科长孟繁阳、副科长付佳、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韩寒、副所长张哲,汇水湾学校校长王磊及承德医学院科普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会议由科普基地负责人、学校科技处处长任立群主持。
(点击每张图片即可查看原图)
启动仪式
本次科普夏令营活动以线上讲座方式进行,精心为承德市中小学生准备了7期科普视频:
第一期
第一期《争当小神农、传承大国粹》,志愿讲解员马帅老师通过赋予学生小神农的角色,对中医药文化和代表药材以及对中药实践活动的体验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以及传承国粹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期
第二期《人体卫士-免疫细胞》,志愿讲解员梁秀军老师应用大量生动的图片和动画等方式,详细阐述了免疫细胞作为人体卫士,具有清除病原体、抗击肿瘤、清扫癌细胞以及吞噬衰老细胞、延缓衰老的功能。
第三期
第三期《遇见蚕宝宝》,志愿讲解员黄露老师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生动详实的影像,通过故事、图片、数据等形式讲述了家蚕的结构和生命历程,介绍了家庭养蚕窍门和传统养蚕概况,并就蚕桑产业丰厚的文化底蕴等进行系统的解说,生动有趣的宣讲令观众对蚕桑科技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四期
第四期《蚕桑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志愿讲解员卢阳老师的讲述从蚕桑发源到丝路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的蚕桑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五期
第五期《大话国医-中医传统六大医术》,志愿讲解员赵印涛老师详细阐述了中医传统六大医术的出现使古代中医的治疗方法得到了扩充与发展。
第六期《奇妙的神经科学之旅》 由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
第六期第一节
第一节《神奇的脑》。志愿讲解员李海艳老师以图片、视频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了人体最复杂的器官——脑,讲了脑的分部,功能以及与脑相关的疾病。
第二节《肌肉收缩》,志愿讲解员郭慧芳老师老师主要介绍了肌肉的类型、骨骼肌收缩的过程以及肌肉收缩异常导致的疾病。
第六期第三节
第三节《初探人工智能》,董现玲老师通过生活常见的智能设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工作原理。
第七期
第七期《突发事件与应急防范》,志愿讲解员王学海老师以动画的方式分别从校内安全、校外安全以及疫情防控等多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表述了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应对方式。
暑期科普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点燃了承德市中小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科技视野,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爱上科学,主动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对丰富承德市中小学生暑期科普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促进作用。此次科普夏令营活动以视频形式在微信群及承德市科技局微信公众号中广泛传播,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河北省生命科学探索与教育科普基地简介:
河北省生命科学探索与教育科普基地于2020年获河北省科技厅批准,成为河北省首批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基地旨在打造成向社会开放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综合平台,增强民族与文化自信的传承平台、大中小学生教学、游研基地。在河北省、承德市和承德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科普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现有6个科普馆,4个科技创新实践基地,2个科普长廊,2个科技观光与体验园区。几年来科普基地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组织科普志愿者进行科普健康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及家长来基地进行科学探索与实践活动,组织科普专家开展科技下乡,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活动。2021年,科普基地科普团队荣获河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作者:科技处 王学海
编辑:党委宣传统战部 范萌
审核:党委宣传统战部 王海民
附:每期视频二维码(扫描即可观看)每期二维码.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