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同学们无法回归校园、伙伴相见、师生尽欢,每个人的内心都深深的受到疫情的困扰,为了抚慰承医学子们的心,2020年5月11日至6月3日,我校举办第十三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之“声音点燃理想,青春筑梦未来——如果声音有温度”活动。
活动海报
活动以传递声音的方式进行互动,通过“承医心理系”微信平台收集来自全校师生们的语音信息,邀请校领导、各院系书记、年级辅导员老师们精心录下温暖而又惊喜的语音,内容涉及对红医精神的诠释、对学校未来的憧憬、对学生们的悉心叮嘱、以及对毕业生的由衷祝福等方面。
来自校长、院系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们的有温度的声音
同学们在“承医心理系”微信平台通过输入自己院系相应的“暗号”就能听见校长、院系书记和自己辅导员老师那有温度且充满惊喜的声音(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如果声音有温度。回复语:想好要对对方说什么了吗?可以发送过来了噢。你来自哪个院系?随机发送院系关键字就会收到一串神秘代号,比如输入代号“大海”,就会听见代号为大海的老师的惊喜语音)。上传自己声音的同学还会在睡前收到随机匹配的“专属”晚安心语。每一位同学用声音记录点滴美好,传递中迸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校长唐世英、副校长李玉红、张凯以及300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图片
有温度的声音可以帮助人们走出疫情笼罩的阴霾,鼓舞师生肩负起继承和发扬红医精神的重担,为我校师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助力建设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医科大学。
校领导部分留言:
校长唐世英的代号是“海洋”,他在语音中温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人生最大的宝藏是自己,最大的事业是如何经营自己。生活可以轻松,生命却要认真。作为时代骄子,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然而生命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失败的痛苦却如影随形,时刻困扰着我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是我们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心理健康节到来之际,我向全校同学倡议:以传递声音的方式互动,用自己年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感受心灵的宁静。抗击疫情是大家宝贵的人生经历,如果经历了这样一段人生,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学会分辨善与恶,美与丑,能够变得更加善良、更加理性、更加智慧、更加懂得责任与担当,坚定地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表明你们有了收获,有了进步,在不断的成长和成熟。”
副校长李玉红的代号是“谷雨”,她从诠释新时代承医精神的角度着手,叮嘱对同学们说:“今年是我们建校75周年。承德医学院建校初期曾在辽沈战役中创造过‘救治万名伤员’的不朽功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学校扎根塞外,从热北地区防疫到抗美援朝;从唐山抗震救灾到非典、禽流感、甲流防疫;从汶川地震救灾到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逢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承医人总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有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承医人,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政治坚定,仁爱至诚,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承医精神,为把我校建成有特色有影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着。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我们迎来了不同寻常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以温暖的声音为载体和同学们在线上相遇,这对你我来说都是一个奇妙的经历。这段时间大家内心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这样或那样的惶恐与焦虑,但这段特殊的时期恰恰成为我们感悟生命、体验成长、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好时机。大家虽然不能和良师益友共度美好时光,但能在家尽情享受‘家人长坐,灯火可亲’的乐趣,希望我们隔空守望、携手努力,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加强锻炼,修身养性,磨炼意志,把握机遇,每个人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副校长张凯的代号是“夏至”,他鼓励同学们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一再延长的寒假、足不出户的无聊、疫情严峻的焦虑、线上课堂的适应以及就业严峻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战斗,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在这期间,我校也有无数青年奋斗在战疫前线。我看到有同学参加‘疫情防控心理热线’,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帮助来电者;我看到共青团员、共产党员进社区村庄报到,在站岗中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服务帮助群众;我看到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自强不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主动出击、展示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当你回首往事,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会成为你一生中难能可贵的记忆。同学们,假期不会无限延长,疫情也会成为过去式,期待我们早日相聚!
各院系书记和辅导员老师也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温暖寄语,情感真挚,声入人心,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惦念。分享感悟,触动心灵;唤醒梦想,不忘初心;追忆时光,激励成长;付诸行动,把握未来。有温度的声音可以帮助人走出疫情笼罩的阴霾,鼓舞我校师生肩负起继承和发扬红医精神的重担,为我校师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助力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医科大学。
作者:心理学系 柳楠
编辑:宣传部 范萌